实践中求真知,磨砺中展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航天学院长期坚持开展“航天行”社会实践项目,正是致力于为学生搭建一条学校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的宽广渠道,以期培养出信仰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杰出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航天行”社会实践团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科研生产一线到脱贫攻坚前线,从火箭冉冉升起的发射塔架下,到硕果累累收获的地头田间,踏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走到哪里,就把课堂带到哪里,成员们亲身感受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亲眼见证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潜移默化中将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融入精神血脉。
2024年寒假期间,“航天行”实践团再次出征,分别组建了国情发展观察团、红色足迹寻访团、杰出人才专访团等多支队伍,再次走进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让我们跟随实践团队一道,共同领略社会大讲堂的别样精彩。
探究龙江精神,助力东北振兴
为引导新时代青年知农、爱农、兴农,航天学院“探究龙江精神、助力东北振兴”寒假社会实践团前往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成员们深入集团各基层部门、展览馆,把理论学习与乡村振兴发展调研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深学透、融会贯通。
北大荒博物馆,在希望的田野上
开荒第一犁书写屯边奇迹,巨幅浮雕《北大荒人颂》震撼人心。在北大荒博物馆,围绕“北大荒精神”这一核心主题,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垦前史略”“精神之源 铸剑为犁”“时代楷模 精神永恒”“精神之路 航母启航”“精神之光 文化沃土”和“精神之力 改革前行”六个展厅,见证了70余年间几代北大荒人在这里挥洒青春,用汗水和热血把一个“烂草污泥真乐土,毒虫野兽美家乡”改天换地,用勤劳与奉献创造出“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收益”的垦荒奇迹,将偏僻、荒蛮、寒冷代名词的“北大荒”变成富饶的“北大仓”,成为热滚滚的“中国饭碗”的代名词和有力保障。
数字农业展厅,农业航母科技领航
三维投影、数字人讲解、实时数字展示……前沿技术与新颖形式助力同学们深入了解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发展蓝图和双控一服务、一体两翼、三库一中心、绿色智慧厨房“1213”集团高质量发展工程体系的责任使命;九三、完达山、丰源……日常所用的米面粮油、生活点滴摆满展台,充分展示了北大荒集团构建的“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绿色有机食品供应渠道。近距离观摩农业成果与粮食生产数据,实践团对农业这一产学研用结合处、学科交叉增长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智能管家”,数字化赋能农业发展
“北大荒是黑龙江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北大荒的粮食智能管家——数字农服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鼠标轻击,平台即开始智能测绘分析,“肥力处方”云图随机生成,为农户精准施肥提供了可靠依据。上线一年多来,北大荒农服平台依托大数据优势与遥感资源,高精度服务于资源监测、信息整合、平台搭建,实现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动态化检测。北大荒数字农服下一步将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加快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全面推进一站式农事服务数字化能力,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富农。
再回首,北大荒精神熠熠生辉
回顾北大荒发展历程,是党和国家常怀心间的支持与牵挂,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知青岁月,是“英雄奔赴北大荒,好汉建设黑龙江”的火热青春,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爱国情怀,是无数为“中国饭碗”而奋斗的北大荒人在茫茫荒原书写出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时代奇迹,诠释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感召着新时代的青年人勇担使命,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逐梦航天行,鹤城扬帆起
为引领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勇挑大梁,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由航天学院孙晟昕教授带领的“逐梦航天行,鹤城扬帆起”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赴齐齐哈尔市探寻大国重器发展历程、观摩脱贫攻坚丰硕成果、开展航天科普志愿活动。
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实践团先后参观了集团展览馆、厂房等场所,深入了解了集团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在一件件“国之重器”中感受中国一重用智慧和毅力填补国内产品技术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装备、不能生产成套机器产品、不能生产核电的历史。在座谈中,集团领导介绍了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认真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在我校定点帮扶村拜泉县同乐村,我校驻村工作队长张春雷老师为大家讲授主题党课,全面介绍和展示了哈工大助力同乐村从脱贫之路走向振兴之路的生动实践。实践团走访脱贫农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务工收入、看病就医、帮扶政策等情况,深刻感悟“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实践团还前往哈工大桥和我校捐赠的净水设备现场调研,从“绕行”到“直通”、从“黄泥浆”到“自来水”,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同乐村的人居环境,生动体现了我校科技赋能、多措并举的帮扶成效。
在“全国航天特色学校”齐齐哈尔中学,实践团参观了设施完备、活动丰富的科创街区,在校领导的介绍下了解了近年来学校在打造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带队老师和团员们共同开展了一场航天科普宣讲活动,从宇宙概念及其演变过程、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模协会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宣讲,特别讲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航天背后的哈工大力量,鼓励学生们要心怀报国之志,发扬航天精神,树立信心,勇于尝试,努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现场的同学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聚焦商业航天,建设航天强国
为引导青年学生聚焦航天强国战略与商业航天前沿,厚植航天报国情怀,航天学院联合经济与管理学院派出“聚焦航天强国战略,探寻商业航天发展”跨学科实践团,赴北京商业航天领域相关企业院所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及其广阔前景,拓展与商业航天企业的交流合作渠道。
出发前,团员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亲自参与了调研路线设计与调研任务分配,选择了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六家单位,其中有传统科研院所,也有初创商业航天企业,有的已经轻装上阵,小步快跑,有的正积极尝试转型,拥抱未来。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实践团成员们分组进行了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各单位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业务范围以及发展现状,明确它们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数字太空(北京)科技股份公司,数字太空生态负责人为团员们做了“全球商业航天发展态势与数字空间工程示范应用”主题演讲,介绍了太空中的通、导、遥卫星的应用以及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太空孪生产品展示环节,产品负责人带领团员们体验了太空环境态势、卫星孪生态势、地表孪生态势、业务活动态势以及星链产品与星航系列产品,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在专注于研发优质商业卫星电推进器系统的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企业代表与团员们展开亲切交流座谈。团员们详细了解了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脉络,近距离参观了国内首条商用电推进智能制造生产线。团员们不仅惊叹于企业的战略眼光及先进技术,更震撼于遨天科技基于对技术的深入理解所做出的“从单个动力产品到定制场景服务”创新外延,对科技强国和新质生产力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在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团员们与企业代表及技术专家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大唐电信自3G时代以来始终坚持技术自主可控,在5G及商业航天时代积极转型的奋斗历程。会议室墙上印着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给团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项凝结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与心血的事业,让学子们心驰神往。
在中兵北斗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专家们立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立项三十周年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围绕“时空体系一体化”战略,系统讲授了北斗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技术原理。针对商业航天快速发展趋势,企业代表讲解了北斗系统应用服务开发所遵循的“国家责任、商业运营、打造生态”理念,并对时下热门的天通及卫星互联网技术做了分析与点评,团员们深感受益匪浅。
在北京方州科技有限公司,团员们详细了解了公司创始团队成员基于自身行业理解所进行的国产仿真软件开发历程,学习了一线技术专家围绕公司代表性联合仿真平台及仿真系统等关键产品所作的技术报告。实践团还跟随企业代表参观了企业各部门,并就兵棋推演等热点话题展开了研讨。双方约定将进一步加强跨学科技术及人才交流,以多种形式共同推动仿真行业建设。
为深入了解系统工程科学,实践团探访了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研究院各部门主任及中国航天杂志社主编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了研究院历史及钱学森智库建设、学术期刊建设、航天文化及科普建设情况,并就中国航天文化构建创新工作、学校系统工程类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力量引进、航天精神宣讲及航天馆现代化改造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会后,实践团成员体验了研究院为珠海航展及北京科幻大会提供的交互式发射体验装置。
三天的短暂行程里,实践团师生在最前线了解了太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认识到商业航天领域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实践结束后,团员们趁热打铁,及时总结实践成果,结合各自的学习经历和感悟,汇总形成《商业航天调研报告》万余字。作为万亿级的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会后第一时间与航天柔性材料与结构研究生党支部、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生党支部共同学习“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政青春”宣讲团成员对话交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重新审视商业航天的发展。
高校进基层,助力乡村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践团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开展“高校进基层 助力乡村行”文明实践活动,了解基层发展现状,倾听基层群众的声音,目睹东北全面振兴在乡村的生动实践。
在林口蚕翼绣展馆,成员们观看蚕翼绣作品,与手工艺人座谈,详细了解林口蚕翼绣的非遗特质和产业布局;在林口县老相机博物馆,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述,对馆藏相机和背后的故事赞叹不已;在开发区大鹅产业展馆,成员们了解了大鹅从孵化到养殖、从加工到餐桌整个产业链条;在曾经走出过百余位书画作家和书刻大师的林口县文博馆,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了“书法之乡”的魅力。
实践团还跟随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和文化馆的老师们深入龙爪镇开展“文明实践拜大年”活动。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和文艺团队的老师们共同为基层群众献上了诚意满满的表演,同县文联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书写福字和春联,走进群众家中送祝福,沉浸式感受基层干部群众喜迎龙年的火热氛围。
在林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团员们与“林口好人”张景明、周丽座谈,了解林口县先进典型在振兴地方经济和拉动民生福祉中作出的贡献,提炼感悟基层先进典型、模范事例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实践团走进林口县第四中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航天课”。团员们用生动的语言和模拟展示,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史,展示了航天器拍摄的珍贵宇宙影像,激励学生们心怀梦想、拥抱星辰大海。
在柳树镇电商基地,团员们亲身体验了乡村电商直播,深入了解了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参观了柳树镇重点打造的“小雪乡”旅游景点,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沙棘火锅”,对新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追寻红色足迹,接受精神洗礼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卫星技术研究所研究生第1党支部、第2党支部联合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瞻仰革命遗迹,接受精神洗礼”红色足迹寻访实践活动。
卫星技术研究所研究生第1党支部实践团成员们分别走访了6处革命旧址和红色教育基地。在内蒙古包头市美岱召镇参观乌兰夫早期革命活动旧址和萨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回顾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在安徽省合肥市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讴歌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山西省临汾市参观临汾战役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北抗联雕塑馆,领略抗联精神;在河南省安阳市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体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实地感受火箭直冲云霄的震撼。
卫星技术研究所研究生第2党支部实践团成员们分别走访了7处革命旧址和红色教育基地。在江苏省邳州市参观淮海战役指挥所旧址,传承革命精神;在江苏省徐州市知青旧居,体悟知青岁月;在四川省成都市艾芜故居,感受文学创作的力量;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激发航天强国斗志;在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感悟历史的厚重;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重温革命记忆;在哈尔滨市东北抗联教育基地,传承抗联精神。
文字:刘玉菡、李钊、李铭凯、王浩瑞、李子迪、王孟磊
图片:李钊、张浩铭、徐蜀玮、陈柏彤、崔梁